close

13918764_10206305321137969_1337628263_o.jpg

~她的故事~

又是一陣沈默。

餐桌上,除了電視播報新聞的聲音,兩個女兒偶爾還會說一下今天學校發生的事情。大多數的時候,四個人都是沈默的。

每次當她想要提起什麼話題,如果是針對孩子,很快就會成為她們三個女生之間的劇場。而老公,依舊沈默。

如果是針對老公,大抵很難得到超過兩句話的回應。

簡直就是一問一答,而不是聊天。

久了,也就不知道夫妻之間要再說些什麼。

說這樣的生活有什麼不好嗎?

實在也說不上來。

老公是朝九晚五上下班的公務人員,人人稱羨的穩定工作。

兩個女兒在學校的表現雖然不是頂尖,但也從來沒有找過麻煩。

至於她自己,相親之後進入婚姻,就努力持家,當個好主婦、好母親。

真的沒什麼好抱怨的!

但,夫妻之間的沈默,是正常的嗎?這就是她渴望的婚姻嗎?

確實跟她父母的關係截然不同!

母親是個女強人,父親也不是不好,但在事業上一直沒有起色,最後有了外遇,兩人協議離婚。

身為獨身女,也曾看過父母相愛的片刻,但後來,母親忙於工作,父親一個人在家總是借酒澆愁,後來就晚回家。也曾有一段時日,兩個人天天吵,吵到她只能在補習班待到關門再回家。

說她父母不關心她嗎?也不是。但好似他們兩人在關係中的磨難已經耗損了彼此的精力,而他們只希望她趕快長大,好了卻父母的責任。

離婚的時候,母親對她說:「女人有錢最重要。」父親對她說:「一定要找一個有穩定工作的男人。」

她遵從了父親的建議,心想:她一定可以好好經營自己的家。所以,懷了老大之後,她就辭去工作,專心打理家庭生活。

老公真的沒什麼好挑惕的,沒有不良嗜好,薪水也都交給她安排。兩個人就是好好把女兒養大,牽手一輩子應該沒太大問題。

她絕對不會跟父母的婚姻一樣,但,為何,她越來越受不了夫妻之間的沈默?

 

~我的旅程~

我的療癒,是從原生家庭開始的。

父親在我小學六年級躁鬱症發病,從此,就是一路在醫院跟療養機構進出。

父母在我國三的時候離婚。

躁鬱症以及後來的機構化,我很早就失去了父親這個角色的功能。加上母親不在家,我雖然獨立,也渴望親密的支持。

青春歲月的痛楚與慘淡,就暫且不多說。若有一個畫面可以代表,就是我一個人走在上學的途中,下意識地會有一個小動作,就是一隻手抓著自己胸口的衣服。這個動作代表什麼呢?就是我只能靠自己,自我安撫般的。

父親自身的狀態,以及一路看著母親如何在家庭跟婚姻中耗損,又要如何在離婚後撐起自己,這些生命的歷程,對我有著不同的影響。

而我的療癒,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傷。

大二從日文系轉到社工系之後,就開啟了我的療癒之路。

我發現,我可以有方法面對內心的苦楚。

我發現,原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如此這般地深刻深遠。

我發現,我自己,是這樣的受到原生家庭影響,或這樣地不希望受到原生家庭影響。

這些,若非透過閱讀、上課、成長團體、專業訓練、個別諮商,我很難把過往的痛楚化為生命的養份。

即便在我進入婚姻,療癒的路,依舊持續。

結婚前幾年,我發現,我在老公身上看到了爺爺的影子,也害怕父親的陰影。

成為母親之後,療癒的路,更要持續。

我更是看見,一代又一代,是如何傳承影響著。

學助人工作,必然都會看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,看見一個生命如何從父母雙方而生,進而一路長成一個成人。

但這個成人,如果沒有覺察,沒有探索,可能不清楚原來內心住著一個內在小孩,可能有失落,有傷痛,有遺憾,進而影響自己的生活與想望。

這麼說,並非所謂的原生家庭都會帶來傷害,而是當我們成為母親,更需要重新整理跟檢視父母對我們的影響。

無論是母親這方,或是父親這方。

簡單而言,我們是如何被帶大的?父母的教養觀如何影響我們?我們喜歡或不喜歡?認同或不認同?我們會把什麼繼續傳承給我們的兒女?

如果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有傷,能否覺察?能否療癒?然後將這些轉化的祝福成為給兒女的禮物?

 

~聊心指南~

靜下心來,問自己:

從母親身上,我學到了什麼?

從父親身上,我學到了什麼?

從父母的婚姻中,我學到了什麼?

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自己?影響我的婚姻?影響我對孩子的教養?

有哪些部份是值得傳承的?

有哪些部份是需要療癒的?

 

~療心地圖~

如果身邊有療心卡的媽媽們,請把42張牌卡混合洗牌,可以依序問自己幾個問題,每個問題抽三張。每一個問題都要重新洗牌,再抽三張牌來看解答。

  1. 我跟母親的關係
  2. 我跟父親的關係
  3. 我跟先生的關係
  4. 我跟孩子的關係(看有幾個孩子,針對每個孩子都要重新洗牌再抽牌)

 

arrow
arrow

    好心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